栏目导航
外媒盛赞“中国制造2025”未来十年中国还将在哪些领域取得突破
最近,英国广播公司(bbc)发布了一则题为《不只是DeepSeek:‘中国制造2025’如何让中国崛起》的视频报道,盛赞“中国制造2025”,让不少人大呼“不适应”。
不同于此前《经济学人》在类似报道里,要在标题最后来一句“but at what cost?”的阴阳怪气,bbc的这篇报道竟颇为公正,和以往外媒走的对华“高级黑”路线大相径庭。
bbc的这条短片从汽车制造、清洁能源生产以及无人机等方面,对中国制造在过去10年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,并援引《南华早报》的分析,认为“中国制造2025”计划所提出的十大技术指标领域、250个小目标已完成了86%,其中一些目标的完成度甚至已经“远远超出预期”,期间居然丝毫没提到以往必定夹带的意识形态、人权和所谓“贸易公平性”等问题。
bbc认为,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成功归功于中国政府的长远规划和“制度优势”,其邀请的专家更是用了一句中国古语—“天无绝人之路”来形容,正是因为西方多年来对中国采取的高压制裁和限制,彻底唤醒了中国人,并通过在高科技领域的自给自足狠狠地打了西方的脸。
应该说,不管是出于怕过多“刺激”美国还是埋头苦干的考虑,我们近些年来对“中国制造2025”确实少有提及,属于是“闷声发大财”,但外界却没有忽略这一巨大成功,看来“入关之后,自有大儒为我辩经”的道理放之四海皆准。
如今,“中国制造2025”已慢慢的变成为过去,放眼未来,下一个十年我们又将在哪些领域做出突破并问鼎全球呢?
1.人工智能(AI)和大数据领域。DeepSeek在AI大模型上的成功在新年开始就轰动了世界,也打破了美国在这一领域“不可战胜”的神话。
根据有关数据显示,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 (AI) 市场规模约为1364.5亿美元,预计2033 年将达到3289.3亿美元。
目前,中国在全球智能算力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5%(美国为28%),而根据美国某著名智库在2024年3月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中国的大学在本科层次培养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的顶尖AI研究人员,而美国大学培养的人数仅占18%,在美国最拔尖的AI人才中,有38%来自中国,美国本土则占37%,而且有更多的中国AI人才选择回国发展。
再加上国家对这一领域的政策支持和战略规划、海量数据资源和超大市场的实体经济结合、不断的提高的算力基础设施与国产AI芯片的突破,中国有望在AI应用层上实现“弯道超车”,并在全球AI治理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
2.半导体芯片制造领域。这应该是中国过去几年受美国制裁最严重的行业了,但中国人从不轻易向困难低头,华为作为一家公司,面对美国“举全球之力”的封杀,除了在5G、6G等通信供应技术上独步天下外,还通过不断钻研并引领国产供应商进行技术升级,其最新手机华为mate 70已实现芯片制造100%的国产率。
半导体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和产业集群效应如今带来了明显的成效,2024年,中国芯片出口额为1594.99亿美元(约11351.6亿人民币),同比增长17.4%,实现了连续14个月的同比增长,中国成功超越韩国,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出口国,芯片也首次超过手机1343.63亿美元的出口额,成为中国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。
目前,中国能量产的芯片制程多在14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,运用在电子科技类产品和汽车智驾上的7纳米及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尚无法突破,未来中国还将不断冲击高端芯片制造,直至彻底打破美国封锁,成为芯片制造强国。
3.汽车制造领域。作为近年来的汽车生产“新贵”,2024年,中国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,均突破了3100万辆,汽车出口量为585.9万辆,同比增长19.3%,中国也蝉联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。
202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88.8万辆和1286.6万辆,同比增长分别为34.4%和35.5%,新能源新车渗透率达到了40.9%。
虽然我国在新能源车领域大放异彩,但在全球十大汽车生产商只占了两席,且排名第五的比亚迪427万辆离传统车商“霸主”丰台高达1080万辆的年销量仍有不小差距,未来还有广阔的追赶空间。
4.生物医药研发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。这一领域长期是被西方所垄断的“技术保留地”,中国离全球顶尖的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,目前来看,中国药企市值在全球50强中占据了11席,在研发投入的全球50强中占有4席。
2024年,全球医疗器械企业营收的前100名中有10家中国企业,而在医疗器械行业网站MedicalDesign&Outsourcing发布的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百强榜(2024MedtechBig100)中,中国企业迈瑞医疗和微创医疗分别排名第27和第73。
5.高端数字控制机床领域。这又是一大被西方卡脖子的“老大难”问题,行业里名气响当当的发那科(FANUC)、马扎克(Yamazaki Mazak)、大隈(Okuma Corporation)、西门子、海德汉和德马吉森精机(DMG Mori Seiki)等企业通通来自德国和日本。
根据hpo forecasting ag-Martin Engels发布的全球机床行业权威榜单——TOP 25 Machine Tool Producers显示,全球市场占有率的41%由前25名的机床生产商所占据,剩余59%的市场占有率则呈现高度分散状态,但好在有三家中国机床企业挤进了榜单,它们分别是排第7的大族激光(HANS LASER)、第17的邦德激光(Bodor)和第19的友嘉国际(FFG Global)。
高端数字控制机床被誉为“工业母机”,谁能掌握这一技术就能等于拿到了进军高端制造业的钥匙,因此,中国在这一领域必须开足马力紧追快赶。
6.信息技术领域。目前垄断全球基础软件市场的基本都是西方尤其是美国企业,操作系统的生态建设、数据库的性能和稳定能力等方面都是我们存在的短板。
而在高端工业软件的开发上更是如此,如开发工业设计软件CAD的头部企业美国欧特克(Autodesk)、法国达索(Dassault)、德国西门子(SIEMENS)和美国参数技术(PTC)这4家公司就占据了中国CAD市场超90%的份额。美国安斯科技(Ansys)、美国澳汰尔软件(Altai)、美国诺世创(MSC)则基本垄断了CAE领域。
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和技术水平离西方领先水平差距非常巨大,全球100大软件企业榜单中中国仅有东软集团(neusoft)一家上榜,要追赶还有非常长一段路要走。
在其他诸如高端新材料研发及生产、农业种业、精密测量仪器等领域,我国也与西方存在一定差距。
但就像10年前我们提出“中国制造2025”计划时,西方基本上没有人相信我们能实现这些目标一样,中国在未来也必将砥砺前行,去完成那些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,正如伟人曾说过的那样:
面对新形势,建议新一年国家改革和财政政策要重点向三方面发力:一是充实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农民工的社保。二是解决房地产库存的“堰塞湖”现象。三是将生育政策上升为国家的行动纲领。
- 泌尿外科展开前列腺水刀机器人完结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手术
- 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的意见
- 维宏水切开成套计划新成员——节能伺服增压体系来啦!
- 设备更新借款财务贴息方针施行期限延伸